站内搜索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摘要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摘要
[ 作者:     转贴自: 学报哲社版     点击数: 297     更新时间: 2011-03-04     文章录入: 廖哲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摘要
 
 
[前沿课题研究与述评]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科学研究的自主性问题
——以澳门社会科学发展为视角
邓正来
摘 要: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可作为知识生产之分析个案。对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问题化处理,取决于我们对全球化问题的建构,及澳门在这个世界结构关系中的前提性认识;这种认识在一般层面上也为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共同具有。设定全球化问题和世界结构的关系性视角,一方面会使澳门研究在确立自身传统中保持以澳门发展本身为主体的研究路径,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参与、改变在强势与弱势对局的世界发展结构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澳门社会科学;全球结构;自主性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性基础探讨
——以美德视角及其启示为中心
王云萍
摘 要:当代西方对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性基础的探讨,有政体价值、公共利益、社会公平、公民身份、美德等多种视角。鉴于其他规则伦理只注重制定行为对错的义务与责任原则,忽视道德主体自身的内在特性,从而造成道德实践中的诸多问题,“美德视角”强调美德之于公共行政实践的重要性,并力图借助思辨与实证的方法,来建立以公共行政人员的美德为规范性基础的行政伦理学。其观点和方法对于我国行政伦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行政;规范性基础;美德伦理
 
 
内生增长理论与演化增长理论的比较研究
任 力
摘 要:内生增长理论与演化增长理论都是应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危机而出现的。尽管它们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有相似之处,但仍存在很大分歧。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致使它们在总合层次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观念主张。在目前的理论背景下,还不可能将两种增长理论统一起来。今后,增长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不同理论内部模型的整合;两种增长理论相互借鉴,促进各自理论的发展;或者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寻求统一。
关键词:内生增长理论;演化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
 
 
[现代性研究]
 
 
现代性的多元之维
                                                           ——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观念及其对中国的启发
                                                           李世涛
摘 要:艾森斯塔特阐述了多元现代性的形成及其动力。他从时间与空间、事实描述与理论反思的角度阐释了“多元现代性”观念,批判了隐含于现代性、多元现代性之中的破坏性因素。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观念对中国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世界的状况,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全面而科学地认识现代性。促使我们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发挥自己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优势,发挥传统与社会历史经验的作用,趋利避害,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性之路。
关键词:艾森斯塔特;多元现代性;多重阐释
 
 
话剧百年:从中国话剧到世界华语话剧
周 宁
摘 要:话剧百年,经过创造性的本土化过程,从西方剧种成为现代中国话剧;与此同时,中国话剧又从本土出发,完成世界华人范围内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一种跨国界的世界华语话剧,形成由中国大陆、台港澳、东南亚乃至北美西欧澳洲三大板块构成的世界华语话剧版图。我们借助“全球本土化”的概念,讨论这一双向发展、彼此互动的历史过程,讨论该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性或一体化趋势,以及多中心、多层次的本土化特征。这不仅拓展并改变了中国现代话剧史研究的视野、格局、问题与方法,而且还能从中国现代话剧史的角度,反思现代中国的文化国力的问题。
关键词:话剧;华语;中国;世界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邹 元 江
摘 要:“话剧”究竟“怎是”,如何建构现代西方意义上的“话剧意识”,中国学界、演艺界在1930年之前却一直昧而未明。曹禺在改译《争强》一剧时,从布局、行动、性格、对话和情趣等方面,表现出他对现代西方话剧意识的极其敏锐的悟解。曹禺的话剧意识形成的机缘是多途径的。《雷雨》产生前后曹禺的话剧意识已经很成熟,走在当时、乃至今日中国话剧界的最前沿。话剧剧作家写什么,这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以什么样的话剧意识引领这种写作,才是最为关键的。话剧进入中国已有百年,但如何补上话剧意识这一课,在今天仍显得急迫。
关键词:曹禺剧作;话剧意识;觉醒
 
私奔”套中的鲁迅:《伤逝》之辨疑
林丹娅
摘 要:《伤逝》一直是人们探讨鲁迅妇女观的重要范本。如果能够超越现有的从“小说者说”出发的研究方法,正视其存在的叙事破绽及意图悖谬之谜,将其置放于从古典到现代版的“私奔”模式中,并与现代新女性奋斗实迹互为参照,便可解读出它所蕴含的中国现代男性文化精英的性政治观、话语类型、两性关系与女性解放进程的真实形态。由此,《伤逝》将显示出远不止于现有研究层面、限度、价值的文本意义。
关键词:鲁迅;“伤逝”叙事;私奔模式;性政治 
 
 
[南洋研究]
 
论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经济发展
王 勤
摘 要: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增强,各国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东南亚;区域经济
 
 
                          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
陈武元,薄 云
摘 要: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的认证制度出现于二战后,它虽以美国为蓝本,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点:认证机构的民间性和相对独立性,认证指标体系的相对完整性,认证制度的实施为政府所鼓励与支持。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对于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有着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私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菲律宾
 
 
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及其调整
林致远,邓子基
摘 要:我国近几年来财政政策的推行遵循了相机抉择的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相机抉择行动之所以能够在稳定经济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与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和尚未市场化的利率制度是分不开的。随着自由浮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将日益减弱。为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现行财政政策的执行内容和方式加以调整,逐步回归年度平衡的财政预算,加大我国累进所得税制和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实施力度,以适应良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要求。
关键词:财政政策;相机抉择;自动稳定器
 
 
我国产业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计国君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与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只有掌握详细的科技与创新投资与产出绩效的信息,才能有效进行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与控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一套适合我国的产业科技与创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面、创新过程面以及产出面等。从定量定性分析中可见,我国必须激励并增加研发投资;重视与强化专利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产学研的改革,活化产学研互动的机制;积极鼓励原创性研发;协调投资与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关系,实现社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民法上的抗辩与抗辩权
柳经纬,尹腊梅
摘 要:民法上的抗辩与抗辩权是一对极易被混用的概念。然而,二者在效力、行使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抗辩与抗辩权的划分,直接影响法官在诉讼过程中所能援引的事实范围,还决定着义务人在业已履行之后是否可以请求返还,最终体现立法者的价值判断。作为请求权的对立面,抗辩权在构建私法自治空间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抗辩;抗辩权;私法自治
 
当代城乡居民的生活结构
张云武
摘 要:把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和参与的社会团体作为生活结构的构成要素,来考察城乡居民的生活结构可以发现:越是农村特征显著的地区,居民的生活越依赖于非正规性社会关系;城乡居民都没有积极地参与社会团体,生活结构主要由以亲戚、邻居为主的非正规性社会关系构成;城市居民因形成的社会关系少,又没有积极地参与社会团体,因此与社会结构的结合相对松弛一些;城乡居民拥有的社会关系和参与的社会团体因个人社会特征而不同。这种差异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在城乡间、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物质领域和意识领域不同步,以及城乡居民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同位置而引起的。
关键词:正规性社会团体;非正规性社会关系;生活结构;社会结构
 
 
清代江南地方官府对商业秩序的整治
——以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王日根
摘 要:在清政府建立良好商业秩序的政策导向下,江南地方政府对商业秩序的整治做了大量的努力:禁止勒索外地商人;清理地方黑恶势力;禁止侵犯他人商标权;安置失地居民;处理公共事务;官府出面缓和劳资矛盾。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为江南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过去我们较关注商人自身躲避商业风险和建立商业秩序的努力,但实际上清代各级政府对商业秩序整治的作为往往是决定性的。
关键词:清代;江南地方政府;商业秩序  
 
 
近代中国公共租界比较研究
何其颖
摘 要: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开辟了两个公共租界,即上海公共租界和鼓浪屿公共租界。鼓浪屿公共租界建立之初,在土地章程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均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蓝本,两个公共租界因而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两个公共租界在租界的拓展、租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租界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相当大的差异。就两个公共租界进行研究、分析与比较,对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租界史,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词:近代中国;上海;鼓浪屿;公共租界
 
 
美国中心城市的“隔都化”与黑人社会问题
胡锦山
摘 要20世纪美国人口郊区化的运动一直没有间断,人口、工业和商业活动均向中心城市周边地区扩散,郊区成为白人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富裕地区。与此同时,黑人及其他贫困人口却不断涌入中心城市,中心城市逐渐沦为人口拥挤、房屋破败、经济萧条的黑人聚居区──“隔都区”(ghetto)。中心城市隔都化(ghettoization)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底层阶级成为居民主体,贫困率上升,福利依赖增大,家庭破裂的高比率,暴力犯罪上升,婴儿死亡率增高,教育质量下降等。这一切都凸显了美国黑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不平等地位将长期存在,也表明种族分离对美国的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关键词:美国; 黑人;“隔都化”; 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