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摘要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摘要
[ 作者:     转贴自: 学报哲社版     点击数: 325     更新时间: 2011-03-04     文章录入: 廖哲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摘要
 
【现代性研究】
全球化的现代性、文化及普世主义的问题
                       [美] 阿瑞夫·德里克
 
摘 要:随着全球化取代现代化成为当代社会变迁的一种范式,需要重新界定现代性。这种重新界定的现代性,即是“全球化的现代性”。全球化通过放弃欧洲中心的目的论,以包容现代性发展中不同历史轨迹的可能性而有别于现代化。它为现代性带来欧美之外其他地区的经验和传统文化遗产。由此,一元现代性破碎为多元的和可选择的现代性。“多元现代性”提议全球化的多元文化主义,寻求通过承认以文化上的不同方式实现现代的可能性来控制对现代性的挑战,它标志着现代性的扩展或普世化。全球化的现代性,作为当代的条件,不是以现代性的瓦解为标志,而是以其围绕一个全球性中心的重构为标志,尽管必然是一个缺席的中心。
关键词:全球化;现代性;文化;普世主义
  
全球化与人文学术:以中国的现代性为视角
                  高瑞泉
 
 要:虽然就流行时序而言,“现代性”在“现代化”和“全球化”之后,但是现代性研究已经将现代化、全球化诸概念包含于自身。如何看待全球化、如何以中国经验来影响全球化,乃是中国的现代性研究的重要内容。自康有为以来,最有创造性的中国知识精英,始终保持着努力按照自己的人文理想来安排世界秩序的传统,同时又在对“世界文学”的追求中对传统资源做出创造性的发展。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悖论,包括西方人文主义本身的分裂和变动,最迫切的任务是沿着20世纪中国仁人志士和学辈前贤所开拓的道路,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努力创造中国化的现代人文学术。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现代性;人文主义;人文学术
 
现代性视阈中的汉语“纯诗”理论
贺昌盛
 要:“纯诗”是汉语新诗之审美现代性诉求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诗学的重要范畴,“纯诗”在进入汉语语境以后历经了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早期的“为诗而诗”和穆木天、王独清所倡导的“纯诗”,实现了新诗在“文体”上的自觉;梁宗岱和刘西渭对于“纯诗”意蕴的阐发,确立了新诗独立的“审美”意识;而唐湜和袁可嘉对于“纯诗”之内在规律的探索,则进一步显示了新诗在“艺术自律”层面的现代性诉求。“纯诗”的诗学取向正是汉语新诗最终实现其现代性转换的根本归宿。
关键词: 现代性; 汉语;纯诗
 
清末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
陈支平
 要:清代后期,民间规避赋税的行为日趋激烈,不仅有一般的贫民参加,更有许多地主、乡绅等乡族势力从中推波助澜,从而使清代后期的赋役征收及民间的抗粮斗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民间抗粮与官府统治权力彼此消长。乡族势力在与国家政权争夺权益的时候,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当国家政权统治比较稳固的时候,乡族势力能够相对地约束自己和配合政权的统治;而当国家政权社会控制能力下降的时候,乡族势力就能更多地操纵地方事务并且侵蚀国家政权的权益。在我们探讨清末的社会政治变迁以及政权革命的时候,国家政权与乡族势力的复杂关系,无疑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清末,抗粮,乡族势力
 
                               清中叶天主教在华的本土化问题                                 
张先清
 要:清代中叶,天主教在华传播的社会处境发生重要变化。这一时期,清政府严厉禁教政策正式确立,而儒学知识界也从总体上批判、否定天主教,由此影响了天主教在华的本土化取向,促使在华天主教走向一条与民间小传统相结合的本土化道路。天主教本土化有三个基本特征:传教的底层性、习教的自立性与仪式的民间性。清代中叶天主教在华的这种本土化深刻地影响了天主教在近世中国社会的发展,天主教在深植中国社会、成为中国宗教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与其他民间宗教的界限,染上民间化色彩。
关键词:清代中叶;天主教;本土化
  
论唐代前期的土地产权制度
 云
摘 要:唐代的土地产权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唐初统治者通过建立以均田制为载体的土地产权结构,建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土地产权管理体系,形成了各种土地产权交易的各种方式,从而对唐前期的社会生产产生了比较好的激励作用,促进了唐朝前期经济的发展,为唐统治者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财政利益。
关键词:唐代前期;田令;土地产权管理;土地产权交易;经济绩效。
 
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说质疑
蔡保全
  摘 要:骨耜的真正用途是认定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发展阶段的关键,考古发掘新证据说明骨耜用来深掘灰坑和柱洞,它与干栏式建筑密不可分。生物学分析表明栽培稻是野生稻的一个亚种,栽培稻内的籼稻和粳稻之分不是亚种间的差别,而是气候生态型的差异;出现籼、粳和普通野稻组合是原始栽培稻的体现。前人夸大了河姆渡文化的稻谷数量,缺乏收割和加工谷物工具也是稻谷做为食物所占比例较小的反映。稻作不是河姆渡文化主要经济形态,定居的前提不一定以农业为主。这些观点动摇了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发展阶段说。
关键词   耜耕农业    河姆渡文化   考古学
 
                 马克思理解科学的理论视域与逻辑线索
                   曹志平
摘 要:对科学的理解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的理论支点。“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哲学视域。“现实的人——类存在物、对象性活动——科学”,“现实的人的生存实践——人的历史性——科学”,“技术、工业、资本——科学”,“现实的人的自由、解放——科学”,是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四条逻辑线索。它们分别蕴含着马克思对于科学的存在根据、科学的可能性条件、科学的动力机制、科学的终极目的的理解。它们构筑起了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马克思;科学;理论视域;逻辑线索
 
客观性:难以逾越的哲学问题
 延
摘 要:客观性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19世纪中叶以后,关于客观性问题的争辩成为西方恒久不衰的哲学争论。一方面是深入批评传统哲学离开人的生活实践讨论客观性问题、以绝对主义的态度对待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哲学观念,另一方面是努力揭露20世纪许多哲学流派的经验论、相对主义倾向,这构成客观性问题争论的两个侧面。客观性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而不是事物在自身的存在性问题。相对主义倾向的质疑。客观性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而不是事物在自身的存在性问题。立足人的主体性存在重构符合当代文明发展的客观性观念是紧迫的哲学课题。
关键词:客观性观念;解构;解析;重构;主体性原则
 
[前沿课题研究与述评]
教育学:学科还是领域
王洪才
 要:在教育学史上,人们为了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标准科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无论是采用实证化路线还是定量化方法,或是采取价值中立态度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我国教育学者在教育学建设中制定了“三独立”标准,但这些标准逐渐地被实践所否证了。在多学科方法渗透到教育领域的过程中,教育学产生了一种变为多学科的“殖民地”的危机感,在经过反思后教育学认识到,多学科加入正是教育学发展的优势所在。于是教育学开始从“殖民地”向“帝国”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教育学发现自己需要突破传统的学科局限,变成一个多学科交流的领域,从而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智慧学问。
关键词:教育学;学科;领域
逻辑与历史的取舍与得失
          ——约翰·E·罗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述评
 建
摘要:约翰·E·罗默借助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重新表述马克思关于剥削和阶级理论,构建了他的关于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设想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经济结构。其思想颇为独特,公开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位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虽然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形式的现代化,却淡化其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特点。罗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式引人深思。
关键词:财产所有权;剥削;阶级
 
[台湾研究]
对台湾学界评祖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述评
 羽
 
摘要对祖国大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起步迄今已20多年,台湾学界始终关注着大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很多批评文章。诸多分歧的视角,展现了两岸学界因相隔所凸显的不同的政治文化想象,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的差异。通过对台湾学者的学理叙述位移的考察,一方面可以展现出两岸学界学术风格的多维向度,繁富的思想内涵和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两岸学界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台湾学界;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
 
宏观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影响的动态分析
钱争鸣,郭鹏辉,李 智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的建立,可以从数量上客观地分析宏观主要经济变量对物价的动态冲击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变量对物价的影响各异,且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效应。因而,相关部门在不同时期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以维持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运行;物价变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资源型城市制度弹性、沉淀成本与制度变迁
宋冬林,汤吉军
  摘要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体制性和社会性沉淀成本,从而导致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较小,同时存在阻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逻辑。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同样的制度供给,由于资源型城市各类沉淀成本非常大,该地区的制度需求弹性相对来说较小。因而我们需要从降低沉淀成本角,度增大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来深化制度变迁,即采取各种制度安排或者经济政策以降低或减少沉淀成本数量为基本原则,来增大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强度。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沉淀成本;制度需求弹性;制度变迁
 
可转换债券时间价值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郑振龙 康朝锋
 要:可转换债券可以看成债券、转股权、赎回权、回售权和转股价格调低权五个头寸构成的组合。可转债的内在价值可以近似为max(内嵌债券价值,转股价值),可转债的时间价值等于可转债价值减去其内在价值。在可转债的整个有效期内,转股权不应该提前执行,所以理论上可转债的时间价值是大于0的。对我国可转债市场价格的实证检验,发现可转债出现了时间价值经常性为负的情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可转债市场定价的低效率。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时间价值;内在价值
  
人类审美是怎样从无到有的
 ——对新实践美学及实践美学的解析与提问
李 志 宏
 要新实践美学和实践美学的审美发生理论都是以哲学方法取代科学实证方法,消解了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都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以意识性的哲学概念为物质性的审美发生的原点;都将现代人类的知觉混同于动物的知觉,不能解释为审美所必需的形式知觉力的发生和作用。认知科学美学认为:审美发生要以人类智能的高水平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现代人类特有的形式知觉力的形成为决定性的主体条件。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审美属性都依据这一条件而发生。
关键词审美发生; 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
 
略论韩愈散文的两种笔法
薛锡振
                                                                                                 
摘要:韩愈主张“文”、“道”并重,其散文创作在艺术技巧及表现手法上颇具特点,其中“发言真率”和“抑遏蔽掩”两种笔法各臻化境。韩愈散文中“发言真率”之作,锋芒毕露,雄辩劲拔,文势如虹,运用“抑遏蔽掩”笔法则含蓄蕴藉,意味悠然,婉曲尽情。两种笔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韩愈;散文笔法;“发言真率”;“抑遏蔽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