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摘要          
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摘要
[ 作者:     转贴自: 学报哲社版     点击数: 245     更新时间: 2011-03-04     文章录入: 廖哲平

 

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摘要
[现代性研究]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周 宁
摘要 中国形象曾经作为西方现代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马可·波罗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上富强的中国形象,门多萨时代强调的是制度上完善的中国形象,伏尔泰时代强调的则是一个思想上具有深刻启蒙意义的中国形象。在西方现代性经验中纵深研究中国形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个跨文化空间生成的概念,正如中国现代性离不开西方的启蒙,西方现代性中也有中国灵感。
关键词:中国形象;西方现代性;跨文化空间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人文向度
魏 波
 要:现代性通过摧毁传统的权威、观念和制度解放了人,催生了现代文明;而构成历史悖论的是,它同时又为人铸造了新的镣铐。在现代性迅速生长之时,马克思作为体制外的思想家对它展开了反思和批判。他从对人的考察入手,发现现代性使人陷入异化之中并带来意义的危机。于是,寻求人的解放就成为社会变革的内在诉求。这种反思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对人的普遍命运的关注,体现了马克思批判理论的人文向度。在现代性向世界扩展的今天,尤其是在积极追求现代性的中国,这一观念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意义危机;人文向度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述评
刘 谦
 要: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中关于时空分离、脱域、信任、焦虑与自我认同、现代性制度、全球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其作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试图超脱主客二元对立,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经验性和整体性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理论风格。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吉登斯对科技这一给社会及社会学研究带来日益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缺乏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
关键词: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社会学研究
 
论国名与国号
陈 动
 要:国名是国家的名字,代表着国家;而国号只是政府为国家所起的官方称号,在特定时期内可以代表国家,但所代表的主要是政府。一个国名就只能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权,在一国内部出现两个以上对立的政府时,国际社会只会选择其中一个政府作为国家的合法代表。在政治、法律和国度意义上,中国才是我国的国名,而其他的称呼都是国号。
关键词:国名;国号;中国
 
唐朝开元天宝时期节度使权力状况析论
陈明光 王敏
 要:唐朝开元天宝时期节度使权力的确在增长,但增长状况并不平衡,节度使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有力约束。唐中央通过频繁调动和限制兼统,有效防止绝大多数节度使专擅一方。安禄山的权力状况属于特例,其形成过程及发动叛乱有复杂的原因,不宜简单归结为当时节度使制度运行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唐朝;开元天宝时期;节度使;权力状况
 
近代口岸与腹地经济关系新探
——以闽江流域为例
水海刚
 要:当前学术界关于口岸与腹地的关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口岸城市的兴起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也有腹地经济影响口岸贸易,进而影响港口城市发展的另一面。近代闽江流域就是一个以福州为口岸,以流域整体为腹地的“一域一口”的口岸—腹地经济互动模式类型。由于福州口岸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当有限,近代闽江流域腹地对口岸的经济影响反而起着主导作用。这不仅使得福州只是扮演贸易型口岸的角色,也使它的对外贸易在近代经历了由外向性向内向性的转变。
关键词:中国近代;口岸—腹地经济关系;闽江流域;长江流域
 
抗日战争前夕的学人论政
——以《独立评论》的“民主与独裁论争”为中心
王天根
摘 要:《独立评论》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学人论政的产物,也为学人论政提供舆论平台。当时学人论政涉及多个方面,以民主与独裁的论争影响最大。民主或专制之争由福建事变引发,以1934年底汪蒋通电为分水岭。前期的论争基本上是以胡适、蒋廷黻为核心在唱对台戏,这与两人所依附的政治权势密不可分。后期的论争显示文化精英在现实的政治操作与理想的制度追求之间艰难的抉择。无论汪、蒋合流或分裂,只要外敌仍存在,国内政治秩序的规范化没有解决,学理纷争不可避免。
关键词:《独立评论》;胡适;学人论政;民主与独裁论争
 
从礼器到日常用器
——论两汉时期青铜容器的变化
吴小平
摘 要:汉代是中国古代铜器发展史的重要时期,其间青铜容器完成了从礼器到日常用器、从周制转变为汉制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器类方面,传统礼器逐渐消亡,日常用器种类增多;纹饰内容方面,从以神仙世界的灵异纹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人间的吉祥图案为主;铭文的内涵也由物勒工名转变为吉祥语言。从总体上看,西汉早期青铜容器还处在周制阶段,西汉晚期汉制才得到确立,西汉中期为过渡阶段。
关键词:礼器;日常用器;汉代;青铜容器
 
从民族国家到现代移民国家
——论法国的移民历史进程
宋全成
摘 要:19世纪以来,法国经历了四次大的移民输入的浪潮:第一次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以来自于法国接壤国家的中欧、南欧和英国的移民潮;第二次是20世纪上半叶,以中东欧国家为主要来源地、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移民潮;第三次是从1945年到1973年,以先是中南欧移民为主体,后被马格里布等非洲和亚洲国家的移民所取代的移民潮;第四次是1974年至今,以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和以非法移民为特征的移民潮。经过这四次移民潮,使法国从一个单纯的民族国家演变成为非典型意义的现代移民国家。
关键词:法国;移民历史;移民潮;欧洲移民
 
[前沿课题研究与述评]
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演进与当代拓展
李艳霞
摘 要:公民身份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公民身份理论逐渐呈现出两条主要的支脉:源于古希腊的道德型公民身份和以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为基础的权利型公民身份。权利型公民身份在现代社会已经显露出主流之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主流公民身份固有的理论局限使资本主义国家许多领域的发展陷入一个个困境之中。拓展公民身份以摆脱困境,已经成为西方公民身份发展的基本趋向和现实目标。
关键词:道德型公民身份;权利型公民身份;参与权利;多元公民身份
 
 
实验博弈论研究的若干进展
高鸿桢,王家辉
 要:逻辑上无可挑剔的博弈论对客观现实进行预测时却并非完全正确。正由于此,实验博弈论应运而生,其最重要的因素是实验可以为研究提供有关策略行为原理的观测信息及有效的检验方法。实验博弈论中的典型论题,如标准型博弈中的学习和均衡选择、AM机制、讨价还价问题等都获得了显著的进展。关于最后通牒博弈和蜈蚣博弈,近年来相关的文献研究大量增加,各种实验设计巧妙,反映了实验博弈论研究的最新进展。然而,这一研究领域依旧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博弈论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实验博弈论 讨价还价 均衡选择 最后通牒博弈
 
[台湾研究]
台湾经济现状与前景分析
邓利娟
 要:2005年,台湾经济下滑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需求面与生产面均呈疲软,造成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除此之外,2005年还出现了导致台湾经济衰退的新变数,具体表现为:产业竞争力下降导致贸易顺差缩减加剧;泛滥的金权政治严重侵蚀经济肌体;台湾在大陆市场的领先优势逐渐失去等。在未来一年中,造成台湾经济衰退的基本因素及新趋向不会有明显变化,台湾经济仍将维持相对低的增长水平。
关键词:台湾经济;产业竞争力;金权政治
 
台湾《联合报》副刊的文学传承与角色变迁
李晓红
摘 要:报纸副刊是文学与传媒结合的产物,兼具了文学与传媒的双重特点。台湾《联合报》副刊继承与发展中国报纸副刊“名家办刊”与“文学摇篮”这两大文学传统:在传播的空间构建想像的文学社群,用传播的方式培育时代的文学新锐,并在50年风云变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从“文学的伊甸园”,到“启蒙的前沿阵地”,再到“精致的文学堡垒”。其主编从“文学的园丁”,到“媒体英雄”,再到“新文学的守门人”。《联合报》副刊不仅折射出台湾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也为世人留下了文学与传媒互动关系的经典个案。
关键词:台湾《联合报》;副刊;文学传承;角色变迁
 
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协同与国际价值
——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所作的国际价值还原考察
黄建忠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对于国际价值理论的发展缺乏新的建树,其原因是研究者们缺少深入的国际价值形态演化与“国际价值具体”的对应还原分析。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所做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来实现,并且一体化所创造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协同性,对于国际价值形成和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调整战略与政策,促进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最关键的是加快实现技术与制度形态的转型。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制度变迁;国际价值
 
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害怕浮动”现象分析
——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朱孟楠余玉平
 要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新兴市场国家中,普遍存在着“害怕浮动”的现象。新制度经济学对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汇率制度的供求与均衡关系说明 “害怕浮动”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是政府和微观市场主体通过多次博弈所作出的选择。根据制度变迁理论,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具有历史阶段性。因此,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害怕浮动”的现象是非常态的。新兴市场国家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汇率制度。
关键词:新兴市场国家;“害怕浮动”;汇率制度;新制度经济学
 
宋元南戏的珍贵遗存
——莆仙戏《王魁》、《刘锡》、《陈光蕊》考述
郑尚宪
摘要: 宋元南戏剧本流传于世者甚少,给今人的研究造成极大的不便。然而,在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福建古老剧种莆仙戏中,却完整地保留了一批佚失已久的南戏剧目。比如,《王魁》、《刘锡》、《陈光蕊》等剧目,与早期南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研究南戏十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其考察与辨析,将为南戏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也可为南戏研究开拓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莆仙戏;南戏;《王魁》;《刘锡》;《陈光蕊》
 
文学研究会与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王 
摘 要:现代文学研究界从构造左翼文学历史的设定出发,把早期共产党人视为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事实上,文学研究会才是革命文学最初的倡导者。文学研究会认为,使革命得以成功的应是革命文学而非革命理论,呼吁文学家要创作反映社会黑暗与痛苦的革命文学。文学研究会开启的“文学与革命”讨论,引起新文学家与早期共产党人对文学使命的思考,他们从文学或革命的立场提出的革命文学主张尽管存在差异,但都强调革命文学家的重要性与神圣性。换言之,将革命文学家道义化与神圣化,成为初期革命文学倡导的主要历史特征。
    关键词:文学研究会 ;革命文学倡导 ;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