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栏目

  首页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2008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6期摘要
 
[前沿课题研究与述评]
中国形象研究的三种问题
摘 要: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以一种话语力量控制相关话题并参与西方现代性实践的问题;二、西方的中国形象影响或塑造现代中国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想象,即“自我东方化”,及与此相关的中国的西方形象和“西方主义”问题;三、世界的中国形象与全球化的中国形象的网络形成,与此相关的西方的中国形象的跨文化霸权以及“彼此东方化”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形象;东方主义;西方主义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复兴
陈炳辉
 
摘 要:自由主义推崇的代议制民主是一种选举民主、精英民主,具有排斥公民参与的倾向,由此产生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公民的政治冷漠主义,导致了代议制民主的危机。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就是在反思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的危机中复兴起来的。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主张通过公民的讨论、协商来制定公共政策,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参与式民主是当代民主理论的新热点,体现了当代民主理论的新趋势。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但是并非要完全取消或取代代议制民主,而是主张以参与式民主弥补代议制的公民参与的不足。
关键词:民主;代议制;公民参与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及前景
沈小波
摘 要:环境经济学有两个理论支柱,一个是新古典资源配置理论,一个是科斯经济学。新古典资源配置理论分析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为环境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参照系。科斯经济学强调产权明晰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经济学家关注外部性的产权根源,以及环境产权制度的变革问题。在上述分析的指导下,环境经济学家提出诸多环境政策工具,对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配置效率;科斯定理;环境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2008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
摘要: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课题组于2008年8月18日在新加坡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第五次预测发布。本次预测发布了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共六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并根据政策效应模拟结果,对近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关键词: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宏观经济;政策模拟
 
知识生产的激励模式:科学制度与市场制度
 要:存在两种激励知识生产的模式——科学制度和市场制度。科学制度按照同行评议规则决定知识生产者的报酬,它存在委托代理困境,同时,其优先权竞争导致知识生产项目的趋同。市场制度按照市场竞争法则决定知识生产者的报酬,它依赖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知识保护悖论。知识生产者个体利益的取舍,决定了知识生产人口总规模在两种激励模式分布的均衡比例。由于两种模式具有互补性,用以维持它们平衡的,是国家的知识生产政策。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生产; 科学制度;市场制度
 
中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
刘笑霞,李建发
 要:财政透明度的核心是公众能够及时、充分地获取政府的财政信息,以正确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提高财政透明度,对于强化政府公共受托责任,降低政府代理成本,以及减少腐败,建立高效的治理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财政透明度与IMF财政透明度基本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为此,应当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包括构建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并建立相关的质量保证机制,以提高财政透明度。
关键词财政透明度;会计透明度;公共受托责任;政府财务报告
 
基督教在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摘 要:西方民主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始终起着独特的复杂的作用。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基督教教义,整体上并不是革命的,但这并不排斥其关于平等和法治的一些教义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它在经过民主革命者改造和利用以后,有利于鼓舞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的暴政,捍卫人民的自由权利。而且,在现代推进民主事业的过程中,基督教的不同派别,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西方国家在宗教和政治文化上的差别,对于其民主进程也有相当的关联作用。
关键词:基督教;西方民主;政治发展
 
 
论领导文化的建构
赵麟斌
 
摘 要:领导文化作为领导科学最为重要的形上之思,其建构性研究成为新的着眼点。从界定领导文化的内涵出发,从器物、制度和意识形式三个层面厘定其表征;并结合中西领导文化的发展轨迹,通过比较,探索、建构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本土”领导文化。将“现代—和谐”作为这种领导文化建构的“标识符”,必须着力追寻能推动这一领导文化特质生成的进路,并以发挥其实践功效为归宿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领导文化;现代与和谐;建构;进路
 
[台湾研究]
东亚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新框架
──以台湾文学为例
张诵圣
摘要:借由布迪欧“文化场域”及柏格“文学体制”等概念,我们可以尝试探索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从而以比较的视野来检视20世纪以来在东亚不同地区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美学现代主义”;同时,时空意识差异、文学史发展周期等分析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更细致地描述东亚各文学传统间参差平行及不对等互动的复杂关系。以台湾战后现代文学运动中几项特殊的美学实验为例,可初步阐明这个研究方向对系统性探究现代华文文学发展谱系所可能产生的贡献。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场域与张诵圣的台湾文学研究
郑国庆
摘要:张诵圣教授是美国汉学界台湾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她在台湾现代派小说、台湾文学史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大陆学界有着较大的启示意义。她将后发现代国家的现代主义的观照焦点,从时间性的赝品、殖民焦虑,转移到外来文学话语在本土结构中容涵、转化、生根的过程;她用半自律、网络状、具流动性的“文学场域”的观念,来扭转一般文学史研究以作家、作品、思潮为中心的实性倾向。张诵圣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线性时间叙述转向共时问题结构,进行关系主义探讨的富于启示的研究模式。
关键词:
 
清末留日学生后期革命报刊的思想宣传及影响
――以《河南》月刊为例
黄顺力 李卫华
 
摘要: 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报刊中,《河南》月刊是后期革命报刊的重要代表。作为同盟会河南支部的机关报,《河南》因其活跃的革命言论、堪称巨大的发行量、庞大的销售传播网络和多样的传播形式,使其舆论宣传对清末民主革命的兴起与河南的社会变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表现在:一是抨击清朝专制统治,为反清革命的爆发作舆论准备;二是唤起民众的觉醒,改变河南社会风气;三是承上启下,发新文化运动之先声。
关键词  《河南》;思想宣传;社会影响
 
论郑国七穆“世卿政治”的内部秩序及其特点
房占红
【摘要】“世卿政治”是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最显著的政治特点,以七穆集团为基础而形成的郑国世卿政治就是其中的代表。郑七穆集团的形成过程、执政卿权的传递秩序,以及对权力的垄断均具有“集体性”的特色。郑国七穆世卿政治同中原各国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七穆;世卿政治; 权力垄断
 
“规则主义”下使用作品的“合理性”判断
丁丽瑛
 
摘 要:在“规则主义”立法模式下,使用作品的“合理性”判断具有法律意义和实践价值。即使纳入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仍应以“合理性”判断为司法释明内容。合理使用行为包括作品的使用和作品使用后的衍生结果的使用,并且不以非商业性或非营利性使用为是非分水岭。“合理性”判断应当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实现利益平衡制度功能,适当地彰显特定作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并充分考虑作品使用或衍生使用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规则主义”;合理使用;著作权限制
 
民事立法的三种型态与强制性规范的配置
——以公法与私法的分立和融合为背景
钟瑞栋
摘 要:公、私法的分立与融合为20世纪提供了三种典型的民事立法型态。“纯粹管制”的民法,几乎就是强制性规范的集合体,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之间的配置无从谈起。“纯粹自治”的民法,以任意性规范为主导,少量的强制性规范的“强制性”不是源于国家干预的威严,而是因为它们或者是交易的基本条件,或者是维系家庭生活的基本条件。“兼顾自治与管制”的民法,为维持民法的自治传统及其“形式理性”优势,立法者大都将实现“自治”目标的任务主要交由民法典来完成,实现“管制”目标的任务则主要交由民事单行法来完成。其中,后者应当成为我国未来民法典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公法;私法;自治;管制;强制性规范
 
《中原音韵》的文白异读与入声韵的演化
叶宝奎 郑碧娇
摘 要:《中原音韵》两韵并收体现文白异读,文白差异促使白读音更快变化。入声韵的演化是不平衡的,元代“中原之音”的部分入声韵(白读音)已率先舒化。
关键词:两韵并收;文白异读;入声韵
 
城乡居民社会资本构成的差异
胡康 胡荣  
摘 要根据厦门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城、厦门思明区及同安区三地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构成情况与差异。可以发现,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构成差异十分显著。首先,农村居民的团体活动参与程度及社团参与数量均低于城市和城镇居民,这主要是由城乡之间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差距造成的。其次,从城乡居民在对他人信任程度的差异上看,农村居民对亲属密友、一般熟人朋友的信任度相对高于城市和城镇居民,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社会特征所致。再者,城乡居民在互惠规范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农村社区与城市及城镇社区之间的不同。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资本;城乡差异

  版权所有© 1998-201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