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联合编辑部主办、《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承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8-3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学报》、《文史哲》、《复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参与专业网刊的18家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的负责人和为专业网刊提供网络出版平台的中国知网的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会议,教育部社科司徐维凡副司长、教育部社科司出版管理处田敬诚调研员、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综合处赵旭雯处长和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等应邀出席。《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洪峻峰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李建发副书记、副校长和《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陈嘉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数字化出版的发展,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面临新课题、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新形势,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部分期刊,于2011年初联合创办了系列网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探寻高校学术期刊专业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之路。近两年来,专业网刊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推进了各成员期刊学术质量的提高,在社会科学界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也为学术期刊的改革和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但专业网刊的发展在定性定位、运营经费、法律地位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亟待主管部门帮助解决。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和汇报专业网刊两年来的工作和业绩,探讨今后的合作和发展问题,并为当前的高校学术期刊改革探寻一条实践路径,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模式。
《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主持了专业网刊的总结汇报会。《武汉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叶娟丽首先代表专业网刊联合编辑部,对专业网刊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做了总结和汇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副社长王鹏对专业网刊的运作状况进行了PPT演示,展示了专业期刊网络出版平台的技术支持情况及网刊的一系列成果数据。在听取专业网刊的汇报之后,徐维凡副司长肯定了专业网刊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定位和专业化、数字、集约化的改革方向,并就专业网刊的扩容和实体化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赵旭雯处长肯定了系列专业网刊的探索的意义和作为一种改革模式的价值。
专业网刊是在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探寻高校学术期刊改革之路而创办的。学术期刊的体制改革问题和专业网刊改革模式的意义,是这次会议的另一个主要论题。
赵旭雯处长从主管部门的角度,对新闻出版总署不久前颁发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文件的相关问题做了阐释,特别提醒理解三个问题。一是学术期刊的分散编辑、集中出版问题;二是学术期刊的市场化、企业化问题;三是建立期刊出版资金保障体系问题。与会代表就当前的学术期刊体制改革问题,特别是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转企改制问题各抒己见,与相关部门领导展开了积极对话和观念磨合。
《四川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原祖杰回顾了国际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他说,西方学术期刊原来都是依附于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的小众化传播媒介,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商介入之后,学术期刊出版的市场化已造成期刊阅读成本的提高和出版质量保障的危机。中国学术期刊固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有自身的优势,最主要的就是学术期刊依托于大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与学术机构紧密结合。当前的学术期刊体制改革不能忽视西方学术期刊出版的困境,丢弃我们自己的传统优势。《文史哲》主编王学典在发言中从一个学者的角度谈学者办刊的重要性,也认为高校学术期刊体制改革不能离开编辑部和高校这个学术平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王泽龙认为,中央提出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个概念,高校学术期刊的性质应当是文化事业,它是作为思想资源库来建设的,面对市场它并不具备收回生产成本的能力,需要很大的扶持,学术期刊的改制应该慎之又慎。《复旦学报》主编黄颂杰认为学术期刊和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领域,拿现有的市场经济模式套用到学术期刊,肯定行不通。
与会代表认为,对于当前的学术期刊体制改革而言,专业网刊的改革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专业网刊的改革模式具有示范意义。这个改革模式就是仲伟民、朱剑在《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一文中所概括的“两分开”:纸本综合性学报与数字化专业学报分开,数字化专业学报的编辑与出版发行分开。这一模式的示范意义在于,在当前数字化出版的背景下,改革直接从数字化期刊开始,在数字化过程中实现分散的综合性期刊的专业化转型和集约化发展;把期刊编辑与出版分行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分离开来,编辑仍旧留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中,而出版发行则交给大型出版集团或数字化网站,走向并适应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相对于笼统的转企改制,专业网刊的这种改革模式更为合理、更为可行。
会议还集中讨论了专业网刊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若干重要问题,最主要的是专业网刊的实体化问题和扩容问题。
专业网刊目前的联合编辑部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随着期刊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专业网刊改革模式的凸现,实体化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与会代表就专业网刊如何实体化进行了讨论。《厦门大学学报》主编陈嘉明认为可成立学会,注册一个社团作为过渡,以便获取官方的法律认可和政策、资金支持,使专业网刊的初期发展能够支撑。也有人提出了成立非营利性出版机构的建议;有人认为比较简便的方式是委托,即委托一家现成的出版机构或出版集团;还有人主张把专业网刊落实在某家学报,由它牵头进行实体化。与会代表认为,这些实体化方案都具有可行性,也都有困难;专业网刊的实体化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但也是一个艰难的磨合过程,需要各加盟期刊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的引导和支持。
目前专业网刊只有21家参与,容量太少,无法保证影响力和获得有关部门的重视;要扩大影响,赢得各方支持,就必须扩容。而报刊体制改革和网络化的大势,也要求我们建构一个开放的不断壮大的平台。根据会前的酝酿和协商,《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朱剑就扩容的原则及扩容后的管理思路等问题提出一个初步议案,目标是扩大到南京大学CSSCI(正版)收录的100家左右的高校期刊。与会代表就扩容后的运作方式、质量保障,扩容可能带来的人力、财力困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对扩容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达成了共识,决定在会后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