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北宋东京的地貌环境与洪涝治理

作者:梁建国

摘要

北宋东京周边冈阜众多,城区地势低平,容易遭受洪水侵袭,特别是城南,地势更为低洼,是内涝的重灾区。东京及其周边散布着水泊、陂塘和园池等水体,客观上发挥着蓄洪排涝的功能。汴河、蔡河及五丈河等河渠流经城区,河面上万舟骈集,河堤上杨柳依依,漕运繁华的背后也潜伏着河道泛滥与河堤决溢的风险。为此,朝廷采取疏浚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防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京城的行洪压力,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区域地貌。北宋中后期,东京遭遇洪水时,积水地段由城南向城东、由外城向城外转移。灾情所呈现的地貌变化,折射出城市空间上的分层治理,即优先保障内城安全,其次是外城,最后是城外郊区。这种治理模式带有浓厚的官方统筹色彩,其优势是确保救灾活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北宋;东京;地貌环境;洪涝治理

上一篇:北宋钱荒的再认识:基于商品流通的考察 下一篇:中西会通与现代汉语“文学”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