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我国信用修复制度优化的深层逻辑与实现路径

作者:金伟峰,肖子容

摘要

当前,我国信用修复制度面临着适用范围界定不清、修复条件矛盾冲突、修复方式混乱失序等问题。信用修复制度的优化应充分发挥并扩展其激励功能,考量比例原则下的成本收益,在信用主体人格权保护与社会公众知情权之间寻求平衡。采用统一的负面清单制度明晰信用修复的范围,借助成本收益分析设置合理的信用修复条件,基于修复方式的特性建构合理配置的修复方式体系,是我国信用修复制度优化的实现路径。只有深刻理解我国信用修复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综合考量各方利益与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调整,才能有力助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运行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信用修复制度;激励功能;负面清单;修复方式

上一篇:地缘政治风险、投资国偏好与 双边直接投资流入 下一篇:人脸识别的治理困境与规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