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相对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影响与机制

作者:魏晓艳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运用CGSS2013—2021数据,实证分析相对教育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规模扩张背景下相对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教育程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相对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2)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相对社会经济地位是相对教育程度影响幸福感的主要路径,而非绝对社会经济地位或幸福预期水平;(3)异质性检验方面,相对教育程度的幸福效应在教育差距程度和地区层面有显著差异,具体为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带来的幸福收益就越高,而相较于低程度相对教育程度和东部地区,中高程度的相对教育程度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相对教育程度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更大;(4)教育规模扩张背景下,相对教育程度的“致幸福”鸿沟明显缩小,相对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关键作用机制的影响也显著降低。为此,要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教育事业发展质量和公平成效,引导社会建立起对教育收益的“全面价值取向”。

关键词

相对教育;主观幸福感;教育收益;教育公平;社会比较理论

上一篇:社会贫富分化、家庭教育期望与阶层流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地方”的生与死:路灯媒介、都市空间与现代性经验